1 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变
【会议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
【解读】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
近几年来,中国整个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后来这一政策基调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对宏观经济来说,就是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急转弯、大刹车、猛刺激。只有政策相对稳定、连续,经济才能平稳健康发展。要在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推进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稳中求进这一长期坚持的原则。
在实践中,特别要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进”的前提是“稳”,如果只考虑改革,却忽视了经济社会的问题,结果也是什么都改不了。但是如果一味求稳,畏手畏脚,不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那将来依旧是稳不住的。“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稳”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改革反过来又有助于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这二者要有机统一,不能偏位,单纯强调某一者都不符合治国理政稳中求进的大思路。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稳”和“进”的关系,未来二者均要保持合理、适度和平衡,政策发力讲究度和节奏。
2 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成为了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考虑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了必然要求。
应该看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更好摆脱围绕速度判断经济发展的范畴,从发展的本质出发,引导政策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爬坡过坎的过程,要做的工作很多。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这至关重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必须不断完善这些方面内容,推动中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3 重点防控金融风险
【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中国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这包括债务风险、外部冲击风险及影子银行风险等。就此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金融领域依旧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必须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发生。
防控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至关重要。本次会议提出“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未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更强调质量,并不断提升服务效率。
对于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本次会议特别强调“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这将对稳定金融秩序产生积极作用。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出现了很多新业态。而在这些领域,目前的监管有些还未完全到位,存在薄弱环节,这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还需要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4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会议指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解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
此次会议提到两点特别重要:一是不吊高胃口;二是强调内生动力。“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就是要按照中央的现行标准办事。现在脱贫工作的难点是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在西部,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差,农民卷入社会分工体系程度比较低,脱贫的条件不太好。对于这些地区,如果提高标准,就只能靠国民收入再分配来解决问题,等于要“养起来”。这既会造成财政压力,也没有可持续性。深度贫困地区,关键要改善条件,解决根本问题。
这就要靠“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让农民从低收入领域转移到高收入领域,是我们长期以来解决中国几亿农民贫困问题的经验。这个转移就是让农民进入社会分工体系,既需要城市化,也对农民进行培训,要有产业,实现空间上的转移。要利用市场化的手段,脱真贫、真脱贫。否则,内生动力无从谈起。根据以往经验,相信我们可以按期完成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任务。
5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会议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解读】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并着重强调补齐长期租赁市场这块短板,其实直指“房价收入比”“房屋租售比”不合理等问题的根源,不仅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而且向外界释放了中国坚定构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清晰信号。
一方面,房屋本身具有居住和资产双重属性;另一方面,我国居民主要依靠直接购买满足居住需求,这就容易导致一些购房者囤房炒房,从而造成房屋空置、房价高涨,让资产属性挤压了居住属性。因此,改变房地产行业原有的开发模式,积极发展长期租赁市场,成为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的关键一招,有助于缩小“购房”与“租房”在实际居住效果上的差别。
同时也要看到,未来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还可以为开发商、业主等房屋供给者创造更多获得现金流和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机会,从而为去库存、去杠杆、稳房价、防风险提供强大的支撑,使中国经济在要素优化配置中更具活力。
6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会议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方案研究院执行院长罗来军:
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各项经济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其中对外开放依然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事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全面开放新阶段,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对外开放部署将进一步开拓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部署,可以归纳为三项举措,即放宽市场准入、促进自由贸易和提升对外投资水平。这三项举措是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大西部开放力度,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继续促进自由贸易,加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力度,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并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以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引导与促进中外产业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投资、贸易、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7 改善民生精准施策
【会议指出】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好性别歧视、身份歧视问题。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着力解决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
【解读】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回应了人民群众当前在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教育方面,会议十分关注“择校热”、婴幼儿照护、早期教育等问题,这意味着今后相关政策资源开始向学前教育延伸。在养老和医疗方面,此次会议提出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同时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这一方面旨在加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与普惠性,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有更高需求且有相应负担能力的地区或个人能够在市场中享受更多元、更优质、更个性化的养老和医疗服务。
我们必须看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常会伴随很多新现象、新问题。这些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大,还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突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8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会议指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生: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开启了绿色发展新时代。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而十九大则为打好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打好污染攻坚战,就是对绿色发展的最大支持。防治污染实质上就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这种绿色经济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不仅会提高增长质量和人民福祉,而且会成为重要的增长来源,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向污染宣战,让污染者最大限度地承担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将为绿色经济活动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十九大提出的“不忘初心”,是治理污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出发点。治理污染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这是发展的初心。如果治理污染首先考虑的是GDP数字,就会将发展的目的与手段本末倒置。这样不仅使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GDP也无法真正提高人们的福祉。相反,向污染宣战会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会催生大量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新型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治污与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